玉林新闻网-玉林日报讯(记者 陈立萍)2024年,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47.35亿元,同比增长30.62%;高新技术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61.72%,同比增长7.8%;科技重大成果不断涌现,其中获广西科学技术奖6项,数量位于全区第三……
当前玉林,科技之光熠熠生辉,创新之力澎湃不息。
近年来,玉林市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,通过强化党建引领、提升研发投入、构建科创平台、突破核心技术等一系列举措,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,以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激发科创新活力
玉林市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,建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强市工作协调联动机制,统筹推进科技领域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,形成“党政齐抓、部门协同”的工作格局,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开展。
同时,创新构建“党建领航 科技领军”作战图,以行动学习“四步法”助推企业科研攻关,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,相关经验做法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“机关党建+行动学习”十佳案例。
玉林还率先探索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,建成全区首个地市级科技文化园,打造了一批优秀科普教育基地,推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,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区科技体制改革优秀案例。其中,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“玉柴内燃机智能制造科普基地”,依托企业资源和科研优势开展工业科技特色科普教育、科普研学等活动,深受广大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欢迎。2024年,该基地获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,为工业科技教育树立标杆。
多维发力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
玉林市历来重视科研投入,将研发投入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,通过政策引导、服务优化、平台建设等多维度发力,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。
玉林市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,撬动研发投入提升,推动技术需求征集储备机制常态化,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研发投入,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,推动形成“政府引导+企业主体”的投入格局。2021—2024年,全市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科技项目累计382项,带动创新主体研发投入超过58亿元。同时,加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及相关统计工作培训,市县科技、统计、税务部门组建专班,深入规上企业宣传发动,指导科研立项、完善会计制度、规范研发支出等,提高企业研发费用上报质量,推动玉林全社会研发投入上报认定率不断提升。2023年度全社会研发投入累计13.7亿元、同比增长44.4%、增幅位列全区第一,研发投入强度0.63%、同比提高0.19个百分点、增速位列全区第一。
此外,聚焦产业链需求,打造多层次科创平台体系,提升高能级科创平台服务效能,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。2024年,新组建广西银亿高新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5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,以及玉林国际香料与大健康产业研究院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科创平台,为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支撑。其中,大力支持和鼓励玉柴集团依托广西低碳智能动力实验室,聚焦“低碳智能商用车动力关键技术研究”、“新能源动力关键技术研究”等重点方向开展科研攻关,撬动其研发投入8900万元,初步搭建起全球低碳智能动力平台。
科创飞地 做强科技创新引擎
创新驱动,实质是人才驱动。以“科创飞地”模式提升科技协作水平,实现“借梯登高”,也是玉林市推进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法宝。
玉林市以开放姿态融入区域创新网络,坚持“研发在外、玉林制造”的原则,创新自主建设、合作建设、委托建设、依托建设四种模式,全面提升科创飞地在技术研发、成果孵化、人才服务、科技招商四方面的服务效能,构建了科创飞地“1+4+4”建设体系,推动科技区域交流合作取得新成效。2024年,在深圳、广州、武汉、无锡等地建设科创飞地4家,推动“先进发动机尾气催化技术开发”等4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;依托科创飞地引入知名高校院所的博士团队,在玉林重点企业设立科技型企业博士服务站8个,并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到玉林开展科技创新合作;邀请科创飞地专家开展“智荟玉林、科技强企”系列活动,组织我市企业与区内外高校院所、企业联合实施广西科技计划项目31项,有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、协同创新。
产业突破,科技先行。我市还瞄准制造业、香料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“卡脖子”问题,建立科技专家志愿服务团,指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、归集研发费用,强化产学研合作及供需对接,助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。2024年,全市获广西科技计划项目88项,带动研发投入超12亿元;6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,数量居全区第三。玉柴集团连续五年蝉联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,研发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产品。
原标题:以“智”提“质” 一路向“新”——玉林市科技创新亮点纷呈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